社区活动 | 穿越时空的社区雅集!卓锦“绮梦非遗”精彩瞬间大放送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5-06-16 21:27来源:建设中路社区 ![]() 在岁月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珍宝静默于时光深处,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光辉,等待着被追寻与传承。于卓锦城社区而言,近期开展的一系列非遗活动,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,让那些被岁月蒙尘的瑰宝,在社区生活的烟火气里,重焕光彩,重新融入人们的日常,续写新的传奇。通过绵竹绘画、非遗竹编扇、漆扇制作、手工纸鸢、二十四伎乐、京剧钻石画、皮影观影、川剧脸谱绘制等八大非遗活动,全面呈现社区非遗传承的丰硕成果,从牙牙学语的稚童到白发苍苍的长者,从活力四射的校园师生到温馨相伴的亲子家庭,不同年龄、身份的居民在指尖创作与文化互动中,共同解锁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。 ![]() 绵竹绘画活动拉开了系列非遗活动的序幕。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将绵竹年画的历史娓娓道来,从北宋时期的雏形到明清时期的鼎盛,每一段故事都承载着巴蜀大地的文化记忆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居民们拿起画笔,蘸取颜料,小心翼翼地勾勒线条、填充色彩。无论是憨态可掬的胖娃娃,还是威风凛凛的门神,都在大家的笔下逐渐鲜活起来;非遗竹编扇和漆扇制作活动,则让居民们领略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细腻与精巧。 ![]() ![]() 竹编活动现场,居民们从零学起,从最初笨拙地将竹丝交错,到慢慢掌握挑一压一的编织技巧,最终完成一把把独具特色的竹编扇;而在漆扇活动时,大家化身“彩绘大师”,在素白的扇面上描绘山水花鸟。大漆特有的光泽与细腻的笔触相互交融,每一把漆扇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不少居民将自己制作的扇子带回家中,既是实用的纳凉工具,更是承载着美好回忆的文化纪念品;手工纸鸢活动为社区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活动当天,家长带着孩子们齐聚一堂,共同制作传统纸鸢,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在鸢面上绘制出五彩斑斓的图案,有的画下展翅翱翔的雄鹰,有的描绘出童话中的梦幻城堡;二十四伎乐活动带居民穿越千年,领略盛唐风采。活动中,工作人员不仅讲解了二十四伎乐的历史渊源,还展示了古乐器的独特构造,居民们亲手组装琵琶模型,从安装琴弦到装饰琴身,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乐趣。当精美的琵琶制作完成后,大家轻轻拨动琴弦,虽然只是简单的音符,却仿佛能听见千年前宫廷乐坊的袅袅余音;京剧钻石画活动则将国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,居民们专注地将一颗颗闪亮的钻石粘贴在画布上,逐渐勾勒出京剧人物的精致扮相。随着钻石的不断填满,梅兰芳的水袖、包公的脸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,让人不禁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所折服;皮影观影和川剧活动更是将系列活动推向高潮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皮影观影现场,白色幕布前人头攒动,老艺人操纵着皮影,配合着铿锵的锣鼓声,演绎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;在川剧脸谱绘制活动中,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,用红、黑、白、蓝等色彩为脸谱赋予独特的个性。红色代表忠义,黑色象征刚正,大家一边绘制,一边讨论着川剧脸谱中蕴含的人物性格,在色彩的碰撞中感受川剧文化的博大精深。 ![]() ![]() ![]() 从绵竹年画的朱砂靛蓝到竹编扇的经纬交织,从漆扇的金箔流彩到脸谱的韵律线条,卓锦城社区以非遗为纽带,构建起居民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联结。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实践,不仅让非遗从“专业传承”走向“全民共创”,更为社区治理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,书写了传统文化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生动篇章。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,成果斐然,它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文化认同感,大家不再只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邻居,更是共享同一脉文化的精神伙伴,社区因这些活动而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,居民们因这些文化纽带而更加紧密相连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非遗文化在这里抽枝散叶,为社区发展注入文化活水,让过去与现在隔空对话,传统与日常紧密相拥。未来,卓锦城社区会继续当好文化摆渡人,在非遗浩瀚星河里捕捉更多亮星,我们会结合居民需求与社区特色,用创新活动、贴心策划,让非遗成为社区生活底色,让传承之火永旺,文化之歌长鸣。 声明:此篇为四川社区观察网 - 首档社区属性媒体《社区观察》栏目官方平台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。链接:https://sctvsqsh.com/h-nd-9669.html
|